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重点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多项指标表现亮眼
宣昌能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
支付功能方面:人民币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位的支付货币。2023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
融资功能方面:人民币成为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接近2千亿元,同比增长32%,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150%。
储备功能方面: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7千亿元,均达到了历史较高水平。
多措并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宣昌能强调,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的原则,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加强本外币协同: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的便利程度。
支持人民币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增加风险对冲工具,支持上海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便利跨境融资活动:支持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贷款以及人民币债券发行等业务。
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基础设施:合理新设人民币清算行,不断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广阔,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