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战鼓雷鸣,马蹄声声,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气势如虹,奔赴战场。
长津湖畔,寒风凛冽,刀光剑影依旧历历在目,那是血与冰交融的记忆。 战士们手中的刀剑,映照着刺骨寒霜,也映照着他们坚毅的脸庞,那是何等惨烈的战斗。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们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份牺牲与奉献,值得我们永远的尊重和缅怀,他们的精神将激励后人。
八十八师二六二团一营战士们在十二月七日清晨八点抵达下碣隅里南面的独秀峰,迅速构筑了简易单人掩体,准备就绪。
东方泛白,朝鲜刚刚迎来黎明。
山下公路静默无声,一营官兵焦急等待,部分战士已奔赴公路,查看敌人是否撤离。
陆战五团先锋营已南下,紧随其后的是行动迟缓的陆战一师第二辎重队。
望不到边的坦克车辆映入眼帘,262团1营迅速展开战斗。
汤承义副营长指挥二连和一连一排切断敌人退路,陆玉珍营长则调遣重机枪连压制火力,三连在仲齐文教导员指挥下集中打击敌方车辆,一连二排三排作为预备队,由副教导员指挥。
汤承义命令一下,一连一排一班迅速隐蔽在公路涵洞内,与此同时,美军坦克抵达附近。
三个爆破组从公路一跃而起,履带里塞满了爆破筒,三辆坦克瞬间被炸毁,后方坦克跟着停下。美军士兵随即从汽车跳下,密集的枪火瞬间扫向一连一排一班。
梁浩东指导员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接替了牺牲的排长和班长指挥一排,随后赶来的副连长也受了伤。
公路旁,1营2连的战士们迅速冲下,坦克和辎重车队顿时被拦腰截成三截。
最南头的二连长带着一个排,从一连左边绕公路走,打算摸到敌人坦克后面打。结果派出的两个爆破手,还没到跟前就牺牲了。
怒火中烧的连长,借着火力掩护,迅速投掷爆破筒,三辆坦克相继被炸毁。
二连长兴奋地投掷爆破筒,目标是第四辆坦克。他爬向目标,准备发起新一轮攻击。
坦克机枪扫射,连长来不及站直,便已倒下,壮烈牺牲。
爆破战士牺牲后,接替他们的2连副指导员、副连长和指导员也相继在途中遇难。
陆玉珍营长居高远眺,视野清晰,立刻奔向重机枪阵地,她果断指示连长吴世达开火,火力全开。
陆战一师第二辎重队联络官注意到重机枪火力骤增,立即请求野马战斗机支援。
野马战斗机集空中格斗、对地攻击、地空侦察以及夜间作战功能为一体,它能飞到四千三百七十米高空有效作战,作战半径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公里之远,配备四挺勃朗宁M2型12.7毫米机枪,同时可携带四枚一百磅炸弹。
陆战一师联络官的暗语刚发出,十二架野马战斗机转眼间就出现在头顶,时间不过几十秒。
重机枪连阵地,瞬间火光冲天,白雪染黑。
陆营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吴连长顶着敌机扫射,指挥重机枪手压制公路上的美军。
汤承义副营长再次下令,李兴叶连长随即高喊:“为营长报仇,冲啊!”战士们奋勇向前。
李兴叶率领二排迅速冲出阵地,与美军展开激烈肉搏战。
公路上枪炮声震耳欲聋,喊杀声此起彼伏,激烈战斗瞬间吞噬了一切。李兴叶倒下后,二排战士也全部牺牲,枪声渐息。
公路边,敌机轰炸扫射骤停,教导员仲齐文率领擅长对付汽车的3连迅速冲下公路。
仲齐文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他重重地摔倒在地,鲜血染红了衣衫。
战斗持续不久,连队指挥员和排长全部阵亡。
韩秀其发现敌军坦克和汽车火力凶猛,己方三连伤亡惨重,立刻向连长李增玉报告,请求改变阵地继续阻击。
李增玉斩钉截铁:“原地阻击,不能动!”
李增玉抵达一排阵地,命令杜水和排长,务必死守阵地,坚决抵抗敌人进攻。
李增玉迅速赶到六〇炮班,下令炮击美军车队。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终,三连所有战士都牺牲在阵地上,没有一人幸免。
危急关头,预备队1连2排和3排,在副教导员指挥下,迅速增援,汤承义副营长临危受命,接管了1营指挥权。
双方距离迅速拉大,战斗进入胶着。
野马战斗机突袭而来,疯狂扫射,炸弹倾泻而下。
预备队一连二排三排,在副教导员带领下,伤亡惨重。
汤承义,副营长,看得真切,急了,直接从雪坑里跳出来,向前冲去。
炮弹呼啸而至,汤承义被扑倒,通信员身中数弹,瞬间倒下。
汤承义拨开牺牲的通信员,眼看那战士的头颅滚落公路,陆战一师第二辎重队的车队已消失在远方。
汤承义找遍了四周,只找到2连一名幸存的副班长。
汤承义和副班长一起,到了重机枪阵地。
负伤的连长吴世达,还有另一名副班长和一名司号员,在等着他们。
262团1营七百八十名战士,激战半小时,仅剩五人,无力再战。
陆战一团二营、英军第四十一突击队和陆战五团一营抓住时机,迅速翻过独秀峰,继续南撤古土里。
见1营溃不成军,汤承义和四个伤兵,翻过沟坎,正巧碰上88师师长吴大林,他们正四处找部队。
汤承义得知,他的师长吉普车昨天下午遭炸,警卫员司机当场遇难,师长独自走了整整一夜,循着枪声来到独秀峰。
吴大林迅速了解了262团1营的情况,随即询问团部位置,打算立刻去见张元和团长。
吴大林顺着汤承义指的方向试着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脚步显得有些沉重。
汤承义听见吴大林虚弱的请求,肚子饿得厉害的他,翻找了一下仅剩的干粮,分了一半给吴大林。
吴大林面前放着汤承义的饭缸,里面盛满了汤承义刚刚倒进去的饼干末。
风卷着沙土扑面而来,吴大林刚挖起一勺土,还没来得及吃,就被风刮走了,可沟坎上风真大。
第三勺饼干末被风卷走,前两勺也一样,真够倒霉的。
风裹挟着沙子打在脸上,汤承义眼眶湿润,他主动迎风而立,为吴大林遮挡风雨,这才让吴大林艰难地吃下几口饼干碎屑。
汤承义清楚,吴大林师长是位老红军,曾担任过朱德总司令的警卫连连长,这事儿人尽皆知。
可汤承义愣住了,怎么也没想到,一向威严的师长如今竟如此落魄。他看着眼前景象,心里百感交集,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师长的境况,如同这风雨飘摇的暮年,让人唏嘘不已。
吴大林吃完饼干,体力恢复不少,没走几步就碰上了张元和率领的262团战士。
张元和接到吴大林断断续续的命令:一营弹尽粮绝,立刻增援!
张元和火速赶到一营,还没来得及设立指挥部,便指示通信参谋立刻通知三营二梯队。
张元和得知一营仅剩五人生还,立刻命令通信员通知团政委文道宏,让二营迅速赶往独秀峰支援。
1350、1547和1304高地,26军58师已无力坚守,先后失守。
1304高地,58师防御的重中之重,驻守的172团,仅剩不足两个班的兵力还能战斗。
陆战一师七团一营,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水门桥修复刻不容缓,必须尽快收复1304高地;否则,他们将直接前往水门桥,为工兵架桥提供引导和掩护。
水门桥若修复如初,不仅20军,9兵团阻击陆战1师的计划都会彻底失败。
巨峰前线,58师师长黄朝天向20军军指报告了最新情况,电话那头,指挥部正等待着前线的捷报。
十二点半左右,二十六军七十七师指挥部与二十军指挥部联络上。大部分部队已抵达指定区域。
援军抵达,参谋长俞炳辉立即指示77师师长沈萍增派精兵强将支援58师,务必收复关键的1304高地。
下马岱里南山,77师231团1营和2营已经抵达,与1304高地隔着一座山鞍,占据更有利地势,高度超过1304高地,迫击炮由此可以俯瞰支援战场。
沈萍师长见此良机,立刻命令231团发起进攻,然而,团长以部队疲惫为由拒绝执行。
战火纷飞,时间紧迫。77师231团迟迟未动,俞炳辉怒火中烧,立刻离开师部,直奔20军军部,将情况向军长张翼翔做了汇报。
黄朝天得知七十七师二三一团久攻不下,勃然大怒。
五百多人,构成了58师当时仅存的战斗力,其中主力是174团3营和173团2营。
黄朝天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参谋长胡乾秀率领四百多人发起反击,目标直指1304高地。
夺回1304高地后,陆战一师进入水门桥将面临巨大伤亡。
胡乾秀立即带着两名警卫员找到174团政委郝亮,直奔1304高地。
十二月八日傍晚,马岱里26军77师指挥部迎来了焦急的20军军长张翼翔。
张翼翔语气坚定,直接下令沈萍和魏伯亭两位师长,今晚必须拿下1304高地以北的高龙。
张翼翔军长亲自出马,77师才下令231团2营攻打高龙,李杰团长和政委随即接到命令。
高龙,必须拿下,这是命令。干部们要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彻底切断敌人的退路。任何困难都必须克服,一切牺牲都在所不惜。
77师命令张书香师长带队加强前线指挥,李浩团长负责带路,确保行动顺利。
这次行动,231团请了位朝鲜老兵带路,前方高龙方向的火光也提供了参考。
出发后,231团再次迷路,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走错路了。
朝鲜老阿爸吉怕错过重要事,具体是何时错过,李浩心里也没底。
万丰里,58师驻扎在此,才发现自己误入马岱里西南方向,原来走错了路。
夜色笼罩山间,纷纷扬扬的大雪让李浩和前卫迷失了归途,他们下山后返回山上,却找不到方向。
张书香一个小时后追上了队伍。
两人为路线争执不下,白白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方向确定后,他们又为是否动武起了争执,同样耽误了一个多小时。
十二月初九凌晨三点,一番商议后,张书香决定原路返回。
77师231团2营,师参谋长亲自指挥,团参谋长带路,走了不到十公里,连陆战1师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又回到了出发地——下马岱。
张翼翔得知七十七师当晚未动,火速向九兵团司令部发电,要求将七十七师直接调配到二十军麾下。
十二月初十清晨五点左右,奉命出击的七十七师二三〇团抵达一三〇四高地附近。
傍晚时分,77师230团接到命令,要和58师174团一起收复丢失的1304高地,同时切断通往水门桥的道路。部队迅速行动,高地很快回到了我军手中,道路也被成功阻断,为后续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30团尚有预备队一营和三营九连,他们决定让三营九连攻打1304高地,同时,一营则沿着公路构筑工事,用火力封锁通往水门桥的公路。
夜里七点,二三零团四个连从万丰里出发,凌晨三点到达五十八师一七四团指挥部,行军八小时。
黄兆高,174团副团长,向3营长邵泽运下达命令:小白山之后就是大黑山,1304高地近在眼前。
邵泽运率领九连抵达公路,这时陆战一师主力已过水门桥,仅剩一团二营、师侦察连和四十辆坦克留在古土。
邵泽运没找到敌情,也没找到58师174团前指,于是赶紧回去向230团团长张端胜汇报。
十二点十分,张端胜下令三营就地隐蔽,同时安排一营三连三班占据松树山。
松树山和1304高地南北对峙,中间连着鞍部。
连夜急行军,部队疲惫不堪,地图未及研究,地形也未勘察,张端胜对此全然不知。
230团错过了拿下1304高地,也白白浪费了重创陆战一团二营的大好时机,实在可惜。这原本唾手可得的战机,却因为一些意外原因,与他们失之交臂。
十二月十日清晨七点,58师通信参谋的命令抵达:古土美军集结,意图南逃,230团务必迅速行动。
师长黄朝天八点左右的亲笔信,由58师通信参谋送达230团,信中命令他们立即拿下1304高地。
230团政委张锡正不在,副团长肖学乾和政治处主任牟清楷在场,两人都沉默着,低着头。
张端胜稍后指示暂缓白天的进攻,并让参谋给58师回复信件。
上午十点左右,58师正式命令送达张端胜手中,他才明白事态紧急。
榴弹炮火力掩护下,陆战一团二营、陆战一师侦察连以及四十辆M26坦克,完成了最后的突围行动,它们从古土出发。
张端胜立刻下令九连迅速夺取1304高地,行动却很快被打断:一枚榴弹炮弹在他离开指挥部不久后爆炸,他受了重伤。
战士们救下腿部炸断、昏迷的张端胜,230团指挥部所有军官早已各自躲藏起来。
政工干部该行动了,然而团政治处主任牟清楷却先一步离开,独自回到元丰里向58师汇报。
77师230团四个连,进攻力量骤减,已无力再战。
本书《铁血长津湖》节选:长津湖战役,冰天雪地,战士们钢铁意志,凝成凛冽寒风中坚定的身影。 严酷环境下,他们顽强抵抗,谱写英雄赞歌,故事震撼人心,细节描写生动。 文字展现战斗残酷,也刻画战士内心世界,悲壮气氛扑面而来,令人动容。 书中场景栩栩如生,仿佛置身战场,体会英雄的付出与牺牲。
王安民,笔名戈未央,山东青岛莱西人,毕业于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是志愿军烈士的后代,如今是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并因石油会战两次荣获个人三等功。
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了《踏不灭的薪火》,以此为蓝本拍摄的抗战纪录片《将军校长—李仙州》和《山东流亡学生记》,已纳入大陆对台文化交流计划。

